彈子鎖,亦稱彈珠鎖、珠鎖、鎖簧鎖或銷栓鎖,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鎖具結構。原理是使用多個不同高度的圓柱形零件(稱為鎖簧、彈子或珠),鎖住鎖芯。當放入正確的鑰匙,各鎖簧被推至相同的高度,鎖芯便被放開。
1.鎖芯:銅制的圓柱形鎖芯,轉動時可鎖上或打開。鎖芯分內鎖芯和外鎖芯,內鎖芯是你插鑰匙的地方。
2.彈子:銅彈子分內彈子和外彈子,圓柱形,長短不一,裝在內外鎖芯的圓孔中。一把鎖一般有3--5組彈子。
3.彈簧:裝在外鎖芯的圓孔中頂住彈子。
4.鎖舌:開鎖時伸縮的部分。圓柱形內鎖芯轉動時帶動鎖舌。掛鎖是帶動鎖“鼻”。
5.鑰匙:有不同高度的“鋸齒”對應不同長度的彈子。這種鋸齒的專業術語就是牙花。
彈子鎖的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。當時的人把木制的柱裝在門上,以一水平放置的門閂頷在柱的上方。門閂上有一系列的凹凸位,裝有鎖簧。使用特定的鑰匙把鎖簧向上推,便可以打開門閂。
1848年,老奈納斯·耶魯(Linus Yale, Sr.)發明了圓柱狀彈子鎖,并成功申請專利。他的兒子小奈納斯·耶魯(Linus Yale, Jr)將之加以改良,在1861年得到新的專利。小奈納斯·耶魯發明的結構與今日的彈子鎖非常接近。舊式高防盜的鎖需要配合重達兩磅的鑰匙,但憑這一連串發明,高防度鎖的鑰匙已縮減至幾十克重,奠定現代機械式保安的基礎。
往后,雖然彈子鎖多次被鎖匠挑戰開啟,但彈子鎖的原理仍深受重視,美國、北歐、以色列均有公司不斷研發新款彈子鎖,阻止鎖匠把它打開?,F代大型鎖具公司,亦只是憑創辦人發明出一款新式彈子鎖的原理,而足以建立跨越全球的業務,反映彈子鎖的潛在市場規模。
彈子鎖問世至今已有150多年,目前仍在廣泛應用,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鎖具。然而,正由于彈子鎖技術的廣泛運用,彈子鎖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,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:
1.彈子端部外露且工作行程短,彈子能直接被異物(鋼絲鉤等)觸及,易被技術開啟。
2.非本鎖鑰匙都可進入鎖芯,易造成借鑰匙互開及鑰齒不等互開等。自家鑰匙能進別人家鎖,有的甚至還能開別人家鎖。
3.鑰匙可隨意配制。 市面上到處都能找到配鑰匙的人。
4.用一把彈子鎖的鑰匙模具,安上錫紙就可以在十秒內輕松開門。簡直是根本不設防。
看了以上關于彈子鎖的結構與發展歷史的介紹,您是不是對彈子鎖有了更深的了解呢?想了解更多關于五金鎖具的知識,請繼續關注九正五金網。